1
最近在機場候機的時候,無意間瞥到一位年輕旅客的包裝袋上,印著班尼路的logo。
沒想到在大部分80后90后都傾向于購買優衣庫、ZARA這些快時尚品牌的今天,還能偶遇到班尼路,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也讓我有些感慨。
要知道在鼎盛時期的班尼路,可是能把優衣庫打跑的國產服飾品牌第一人!
早期的班尼路,靠著主打年輕市場的清晰定位,質優價廉的產品,以及獨特的“自營+特許經營”開店模式,在一、二線城市的主要商圈遍地開花。
據統計,截止至2012年5月,班尼路在全國的門店,達到了驚人的4404家,可以說是五步一門店,十步一旗艦。
2
而當時的優衣庫,自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后,一直被班尼路所壓制,05年北京市場甚至出現了連續虧損,最后只能關店大吉。
當時的優衣庫,為什么就不如班尼路好賣呢?我經過仔細的分析和調查后發現三個問題。
首先,為了節約成本,把店開在了郊區,而班尼路都開在一二線城市的主流商圈,在網銷還不流行的年代,自然能吸引到大量客流。
其次,定位不清晰。比起班尼路18~40歲的消費人群定位,優衣庫大眾休閑的市場定位不夠特別具體,針對誰、適合什么受眾不夠清晰。
最后,日本經驗在中國并不適用,先進的管理經驗落實不到經營環境上。
但是,服裝市場沒有永遠的王者。
2011-2015年班尼路平均每個月關店12家,2016年,班尼路被母公司德永佳以2.5億賤賣,而就在這個月,德永佳宣布關停內地所有工廠,似乎預示著班尼路時代的落幕。
3
班尼路今日的窘境,其實也是很多中小企業也曾經走過的彎。那些彎路呢?
首先是,流程太慢、效率太低。
快魚吃慢魚的時代,企業流程越多、效率越慢就死得越快。
當各大快時尚品牌紛紛進入國內市場后,班尼路的目標消費群被慢慢搶走了一大半。
不為啥,全都因為班尼路不夠“快”。
據調查發現,班尼路一直堅持傳統的生產流程,一件衣服從設計到生產出來要幾個月的時間,按季上市,大批量生產。
而像ZARA這些快時尚品牌,一個產品從設計到出貨只有15天,一年就能生產15-20個系列。
在班尼路挑不到的款,在ZARA用差不多的價格就能買到,我干嘛還要花時間等你出新品呢?
4
其次,品牌價值低。
要知道早期的服裝市場,還沒有網銷這個概念,廣告打得好的企業,產品都賣得不錯。
深諳此道的班尼路,也請過劉德華、王菲來代言,那時候穿班尼路顯得派頭十足。但后來為什么賣得不好?
我們去研究后,發現兩個原因:
一來是原本走中高端路線的班尼路為了清庫存,經常促銷,損耗了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信任。
二來是選擇了與品牌形象不太契合的黃曉明作為代言人。
有意思的事還在后頭,當年《瘋狂的石頭》熱映,黃渤演的笨賊那句“牌子,班尼路!”,也讓當時穿班尼路的消費者,覺得自己被拉低了好幾個檔次。
一個有心一個無意,把班尼路花幾十年來樹立起來的品牌好感,硬生生地拉低了,搞黃了。
最后,還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跟不上市場留不住顧客。
要知道,當你的產品滿足不了用戶,清除庫存不過是緩兵之計,真正讓品牌有立足之本的,是研發更符合用戶需求的新品。
既然班尼路針對年輕人,而在2009-2016年那些年輕人更多把時間花在網絡上,而在網絡上看到的品牌的檔次、款式和價位真的會深度影響他們對品牌的判斷。
班尼路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清理庫存上,市場一直在變,而自己沒有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,等于沒有持續的競爭力。
更糟糕的是,當年的消費者都長大了,隨著收入的提高,他們更偏向于高端產品,而剛成長起來的一代,老套的班尼路他們根本看不上,他們更偏向于夠潮夠快的產品。
總的來說,生產流程慢、品牌價值低、跟不上市場、留不住顧客,讓班尼路自己把自己逼上了慢性死亡的絕路。
5
而曾經的對手優衣庫,跟班尼路用同一家代工廠,命運截然不同。在優衣庫的這次逆襲里,有些點是值得我們中小企業借鑒跟學習的。
第一點一定要給產品賦予價值感,讓低價品也有高逼格。
答案很簡單,因為在優衣庫,哪怕一件最簡單的T恤,都有能夠被炫耀的格調。
比如優衣庫會跟各種高端大牌、情懷話題聯手推出限時限量價格便宜的T恤。
在這個主打內容營銷的市場背景下,這種聯名活動不僅能時不時地勾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,還能留存大批的新顧客,可謂是一舉多得。
第二點是強大的供應鏈把控能力。
優衣庫的產品研發在業界是出了名的,無論是當初發家致富的搖粒絨還是現在主推的Airism,都是自主研發。
而這些“黑科技”,都取決于它獨有的SPA全產業鏈整合運作模式,即自主運營從商品企劃、設計到原材料采購、生產工廠的品質管理、終端零售等全部環節。
這樣做的好處在于,它能最大程度地節約中間成本,提高對各個環節的管控能力,進而快速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、做出最快的市場反應。
6
最后一點,整個公司及品牌的營銷戰略一定要跟企業定位相吻合。
優衣庫跟班尼路都是走低價高質路線,只不過班尼路后期的營銷策略,跟自身的定位脫節了。
反觀優衣庫, 它的營銷戰略就全圍繞著它的企業定位——“平價而不低端”來打。
所以你看,優衣庫也打折,但它會分成常規降價跟限時特惠,不會一來就把折扣降到三折、四折的程度。
這樣一來,除了可以保持品牌在消費者心里的價值感,還能在第二次、第三次打折的時候,就把庫存清光了。
再比如優衣庫選代言人,也只選能把基礎款穿出大牌風的“衣架子”,一來契合企業定位,二來拉高品牌價值。
7
講到這里,并不是說讓大家花大錢去找代言人,而是希望大家能根據自己的企業定位,去為你的目標消費群,制定合適的營銷戰略,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直站穩腳跟。
畢竟,誰都不想成為下一個班尼路,但不是誰都能成為優衣庫。
優衣庫的逆襲驗證了“求變者,天不負”,而班尼路的衰落則驗證了什么是“自負者,與道遠”。
轉自微信公眾號:單仁行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5E3vvQB9l6yA1l4ZLl9LOQ)